老年人手腕骨折后应立即就医,常见症状包括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治疗方式包括固定、药物缓解和康复训练。手腕骨折多因骨质疏松或跌倒引起,需通过X光或CT确诊,轻微骨折可采用石膏固定,严重骨折可能需手术内固定。
1、疼痛是手腕骨折的典型症状,骨折部位会出现持续性或剧烈疼痛,尤其在活动时加重。建议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缓解疼痛,同时避免过度活动患肢。
2、肿胀和淤血是骨折后常见的局部反应,因血管破裂和组织液渗出引起。可通过冰敷减轻肿胀,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同时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
3、活动受限是骨折后关节功能受损的表现,轻微骨折可通过石膏或夹板固定4-6周,严重骨折需手术复位并使用钢板、螺钉或外固定器稳定骨折端。
4、骨质疏松是老年人手腕骨折的主要诱因,因骨密度下降导致骨骼脆弱。建议补充钙和维生素D,如牛奶、豆制品、深海鱼等,同时进行适量负重运动如散步或太极拳增强骨密度。
5、跌倒是最常见的骨折原因,老年人因平衡能力下降易发生意外。建议改善居家环境,如安装扶手、防滑垫,同时进行平衡训练如单腿站立或瑜伽提高稳定性。
6、康复训练是骨折恢复的重要环节,拆除固定后需进行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训练。可进行手腕屈伸、旋转练习,或使用握力器增强手部力量,逐步恢复日常功能。
老年人手腕骨折后需及时就医,通过固定、药物和康复训练促进恢复,同时注意预防骨质疏松和跌倒,改善生活方式和居家环境,降低骨折风险,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