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中有白色浑浊物可能与尿路感染、前列腺炎、乳糜尿、结晶尿、泌尿系统结石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1、尿路感染细菌侵入尿路上皮可引起炎症反应,导致尿液中混入脓细胞或脱落黏膜。常见伴随尿频尿急症状,需通过尿常规确诊。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配合多饮水促进代谢。
2、前列腺炎前列腺液混入尿液会导致白色絮状沉淀,多见于中青年男性,常伴会阴部胀痛。确诊需进行前列腺液检查,可选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前列舒通胶囊等药物改善腺体循环。
3、乳糜尿淋巴管破损使乳糜液进入尿路,尿液静置后可见分层现象。可能与丝虫病或肿瘤压迫有关,需进行乳糜试验确认。治疗需针对原发病,严重时需行淋巴管造影术。
4、结晶尿尿液中磷酸盐、尿酸盐等成分过饱和析出,形成白色晶体沉淀。常见于饮水不足或代谢异常,调整饮水量后多可缓解,持续出现需排查痛风等疾病。
5、泌尿系统结石结石摩擦尿路黏膜导致组织碎片脱落,尿液可呈现粉白混合色。伴随剧烈腰痛时需进行B超检查,可选用排石颗粒配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
日常应注意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避免长时间憋尿。饮食上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定期进行尿常规复查。若浑浊尿液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腰痛等症状,须立即就诊泌尿外科。女性患者需特别注意会阴清洁,男性避免久坐压迫前列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