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胃属于胃癌中的低分化腺癌或印戒细胞癌,是进展期胃癌的一种特殊类型。皮革胃主要表现为胃壁全层增厚变硬、胃腔缩小,临床分期通常为T3或T4期。
1、病理特征皮革胃的病理学特征为癌细胞弥漫浸润胃壁全层,伴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胃壁失去弹性。镜下可见印戒样癌细胞分散于纤维间质中,常伴有黏液分泌。这类胃癌分化程度低,侵袭性强,早期即可发生腹膜转移。
2、临床分期皮革胃确诊时多属进展期,约60%病例已达T3期以上。根据TNM分期标准,肿瘤浸润至浆膜下层为T3,穿透浆膜为T4。常合并N2-N3淋巴结转移,部分病例存在腹膜种植转移或远处器官转移。
3、影像学表现CT检查可见胃壁弥漫性增厚超过1厘米,增强扫描呈分层强化。胃镜检查可能观察到胃黏膜皱襞消失、胃腔扩张受限,但活检阳性率仅50%左右,常需多次深部取材或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
4、治疗难点皮革胃对化疗敏感性较差,手术切除率低于普通胃癌。即使行全胃切除术,R0切除率仍不足40%。靶向治疗中HER2阳性率不足10%,PD-L1表达阳性率约15-20%,免疫治疗效果有限。
5、预后情况皮革胃5年生存率约为15-25%,显著低于普通胃癌。预后不良因素包括腹膜转移、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数目超过7枚等。术后复发多发生在2年内,常见复发部位为腹膜和肝脏。
确诊皮革胃后应完善PET-CT、腹腔镜探查等分期检查。治疗建议采用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的综合方案,术后需定期监测肿瘤标志物和腹部影像。日常饮食应选择细软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必要时使用肠内营养制剂补充营养。出现腹胀、呕吐等症状需及时复查排除梗阻可能。
银屑病最易发生在20-30岁和50-60岁两个年龄段。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可能与遗传、免疫异常、环境因素等有关。
20-30岁是银屑病的第一个高发期,这一阶段发病多与遗传因素、精神压力、感染等因素相关。患者常表现为头皮、肘部、膝盖等部位出现红色斑块,表面覆盖银白色鳞屑。50-60岁是第二个发病高峰,此时发病多与免疫功能下降、代谢紊乱、药物使用等因素有关。老年患者皮损往往更广泛,可能累及全身,且容易合并关节症状。
银屑病虽然无法根治,但通过规范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症状。患者应避免搔抓皮损,保持皮肤清洁湿润。日常注意调节情绪,保证充足睡眠。饮食上建议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优质蛋白的食物,限制高脂高糖饮食。适当进行游泳、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症状。出现皮损加重或关节肿痛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