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炎症的症状主要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食欲减退等。胃肠炎症通常由感染、饮食不当、药物刺激、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可能表现为急性或慢性病程。
1、腹痛腹痛是胃肠炎症最常见的症状,多表现为中上腹或脐周隐痛、绞痛或胀痛。急性胃肠炎腹痛常突然发作,程度较重;慢性胃肠炎则多为间歇性钝痛。腹痛可能与胃肠黏膜充血水肿、平滑肌痉挛有关,进食后可能加重。轻度腹痛可通过热敷缓解,持续或剧烈腹痛需就医排除肠梗阻等急腹症。
2、腹泻腹泻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且粪便稀薄,急性胃肠炎多为水样便,可能含有未消化食物残渣;慢性胃肠炎可见黏液便。感染性胃肠炎可能伴随里急后重感。腹泻严重时可导致脱水,需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若出现血便、黑便或持续超过2周的腹泻,应排查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
3、恶心呕吐胃肠炎症刺激呕吐中枢或直接损伤胃黏膜时,可能出现恶心呕吐。急性胃肠炎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含胆汁;慢性胃炎晨起干呕较常见。反复呕吐需警惕电解质紊乱,婴幼儿及老年人更需关注脱水风险。呕吐期间应暂禁食,症状缓解后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
4、发热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常伴低热或高热,体温可达38-39℃。发热多出现在病程初期,通常持续1-3天。若发热超过3天或体温超过39.5℃,需考虑脓毒症等严重感染可能。儿童胃肠炎发热时易发生热性惊厥,家长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5、食欲减退胃肠炎症会导致消化功能下降,出现早饱、餐后腹胀等不适,进而引起食欲减退。慢性胃炎患者可能对油腻食物产生厌恶感。长期食欲不振可能引发营养不良,建议选择易消化的粥类、面条等食物,少食多餐。若伴随明显体重下降,需进行胃镜等检查。
胃肠炎症患者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辛辣刺激食物,急性期以米汤、藕粉等流质饮食为主。症状较轻时可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缓解症状,但持续或严重症状如呕血、剧烈腹痛、意识模糊等需立即就医。日常保持规律作息,适度锻炼增强免疫力,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需规范进行根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