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打预防针后出现红肿可通过冷敷、保持清洁、避免抓挠、观察症状、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红肿通常由疫苗反应、局部刺激、过敏反应、感染、个体差异等原因引起。
1、冷敷使用干净毛巾包裹冰袋或冷藏后的退热贴,在红肿部位冷敷5-10分钟,间隔1-2小时重复进行。冷敷能收缩血管减轻肿胀,注意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若皮肤出现苍白或宝宝哭闹抗拒需立即停止。
2、保持清洁家长需用温水轻柔清洗注射部位,每日1-2次,清洗后拍干水分。禁止使用酒精、碘伏等消毒剂刺激皮肤。穿着宽松纯棉衣物减少摩擦,洗澡时避免用力揉搓针眼处。
3、避免抓挠可为宝宝修剪指甲或佩戴棉质手套,防止抓破皮肤引发感染。红肿瘙痒时可轻拍周围皮肤缓解,禁止涂抹风油精等刺激性物质。分散注意力能有效减少宝宝抓挠行为。
4、观察症状家长需记录红肿直径变化,若48小时内扩大至5厘米以上或伴随发热、脓液渗出需警惕。正常疫苗反应通常表现为局部硬结小于3厘米,72小时后逐渐消退。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应测量腋温复核。
5、及时就医出现持续哭闹、肢体活动受限、皮疹扩散等症状时,需立即前往儿科或预防接种门诊。医生可能开具盐酸西替利嗪滴剂抗过敏,或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严重过敏反应需使用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
接种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保持饮食清淡多饮水。母乳喂养的母亲应暂禁食海鲜等易致敏食物。定期监测体温至接种后72小时,接种卡介苗后的局部化脓属正常现象。所有疫苗反应记录在预防接种证上便于后续接种参考。若出现昏睡、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须立即呼叫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