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之一,位于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取穴时可掌心向上,在腕横纹尺侧端凹陷处触及尺侧腕屈肌腱,其桡侧即为神门穴。
神门穴的定位需结合体表解剖标志。尺侧腕屈肌腱是前臂内侧一条明显的纵向肌腱,当手腕微屈时更易触及。该肌腱桡侧与腕横纹尺侧端交界处的凹陷即为穴位所在。部分人群可能存在解剖变异,如肌腱位置偏移或腕横纹不明显,此时可参考骨性标志,神门穴约在豌豆骨上缘水平。
特殊情况下需注意鉴别定位。尺动脉搏动点常位于神门穴附近,触诊时应避开血管。肥胖者皮下脂肪较厚时,肌腱触诊可能不清晰,可嘱患者反复屈腕使肌腱张力增加以便定位。幼儿及手腕肿胀者,建议采用骨度分寸法,从肘横纹至腕横纹折作12寸,神门穴在腕横纹上0.5寸处。
日常按压神门穴可采用拇指指腹垂直向下用力,以出现酸胀感为度。该穴位主治心悸、失眠、健忘等心神疾患,也可缓解腕关节疼痛。操作时应注意指甲修剪平整,避免皮肤破损。孕妇及局部皮肤感染者慎用,心律失常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穴位刺激。长期失眠或心悸症状持续者建议及时就医,配合中药或针灸等综合治疗。
耳石症与位置性眩晕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因和症状特点。
耳石症是内耳耳石脱落刺激半规管引起的眩晕,位置性眩晕则泛指由体位变化诱发的眩晕综合征。耳石症属于位置性眩晕的一种特定类型,表现为头部位置改变时突发旋转性眩晕,持续时间短于1分钟,常伴眼球震颤,无耳鸣或听力下降。位置性眩晕范围更广,除耳石症外,还可能由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等引起,眩晕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因原发病而异。
日常应避免突然转头或弯腰动作,眩晕发作时保持静止至症状缓解,必要时就医进行耳石复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