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蝎子蛰后疼痛一般持续数小时至2-3天,具体时间与蝎子毒性、蛰伤部位及个体差异有关。轻微蛰伤可能表现为局部灼痛和肿胀,严重蛰伤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恶心、肌肉抽搐。
多数情况下,普通蝎子蛰伤引起的疼痛在24小时内逐渐缓解。局部皮肤红肿和刺痛感通常在蛰伤后1-2小时达到高峰,随后症状开始减轻。此时可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冷敷缓解肿胀,避免抓挠防止感染。儿童或过敏体质者可能出现更持久的疼痛反应,但通常不会超过72小时。
少数毒性较强的蝎子蛰伤可能导致神经毒素反应,疼痛可持续3天以上。这类蛰伤常伴随肢体麻木、视力模糊或呼吸困难等全身症状,伤口周围可能出现明显瘀斑。热带地区的部分蝎种蛰伤甚至需要抗毒血清治疗,疼痛周期可能延长至1周。若出现心悸、血压波动等严重反应,需立即就医处理。
被蝎子蛰伤后应观察72小时内的症状变化,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加速毒素扩散,可适量饮用温水促进代谢。出现持续发热、伤口化脓或意识模糊时须紧急就医。日常在蝎子活动区域需穿戴防护鞋袜,检查衣物和寝具防止藏匿。
被马蜂蛰了可通过冲洗伤口、局部冷敷、药物涂抹、口服抗过敏药物、就医处理等方式治疗。马蜂蛰伤通常由蜂毒过敏反应、局部组织损伤、继发感染、全身中毒反应、过敏性休克等原因引起。
1、冲洗伤口被马蜂蛰伤后应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持续冲洗10分钟以上。清水能稀释蜂毒并冲走残留毒刺,碱性肥皂水更佳,因马蜂毒液呈酸性,酸碱中和可减轻毒性。注意不要挤压伤口,避免毒液扩散。
2、局部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蛰伤部位,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进行。冷敷能收缩血管减缓毒素吸收,减轻红肿疼痛。皮肤敏感者需用纱布隔开冷源,避免冻伤。冷敷持续至肿胀不再加重。
3、药物涂抹局部可涂抹季德胜蛇药片溶液、炉甘石洗剂、地塞米松软膏等药物。季德胜蛇药片需碾碎调成糊状外敷,具有解毒消肿功效。炉甘石洗剂能缓解瘙痒,地塞米松软膏可减轻炎症反应。涂抹前需清洁消毒皮肤。
4、口服抗过敏药物出现皮疹瘙痒时可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等抗组胺药物。这些药物能阻断组胺受体,缓解过敏症状。服药后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部分药物可能引起嗜睡等不良反应。
5、就医处理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意识模糊等全身反应需立即就医。可能与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多器官衰竭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面色苍白、脉搏微弱、皮肤湿冷等症状。急诊科医生会给予肾上腺素注射、静脉输液等抢救措施。
被马蜂蛰伤后24小时内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抓挠。饮食宜清淡,多饮水促进毒素排泄,忌食海鲜、辛辣等易致敏食物。户外活动时建议穿浅色长袖衣物,避免使用香味浓郁的护肤品,遇到蜂群保持静止缓慢离开。有过敏史者应随身携带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并告知同行人员急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