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口疝气通常由手术切口愈合不良、腹内压增高、感染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切口处出现可复性包块。刀口疝气可能与缝合技术不当、术后护理不当、营养不良、慢性咳嗽、肥胖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局部胀痛、站立时包块突出等症状。
1、缝合技术不当手术过程中缝合技术不当可能导致切口对合不良或张力过大,影响切口愈合。这种情况容易在术后早期出现切口裂开或愈合延迟,进而形成刀口疝气。治疗需通过二次手术修补缺损,可选用聚丙烯补片或聚酯补片进行无张力修补。术后需避免剧烈活动,防止复发。
2、术后护理不当术后过早下床活动或未按要求佩戴腹带,可能增加切口张力导致愈合不良。患者术后应严格卧床休息,遵医嘱使用腹带加压包扎。如已形成疝气,需评估缺损大小后选择腹腔镜疝修补术或开放修补术,术后配合使用头孢呋辛酯片预防感染。
3、营养不良蛋白质缺乏或维生素C不足会影响胶原蛋白合成,导致切口愈合延迟。术前术后应保证充足营养摄入,多食用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食物。对于已形成的疝气,在营养状况改善后可通过腹膜前间隙修补术治疗,术后可配合服用维生素C片促进组织修复。
4、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引起的持续性咳嗽会增加腹内压,导致切口处薄弱区域膨出。这类患者需先控制原发病,使用氨溴索口服溶液祛痰,沙丁胺醇气雾剂平喘。待呼吸道症状稳定后再行疝修补术,术中可考虑使用复合补片加强修补。
5、肥胖腹壁脂肪过厚会增加切口张力,同时脂肪组织血供较差影响愈合。肥胖患者术前应控制体重,术后需长期使用弹力腹带支撑。修补手术宜选择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修补术,减少术后疼痛,术后可配合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血栓形成。
预防刀口疝气需注意术后三个月内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腹压增高因素。饮食上多摄入高蛋白食物及新鲜蔬菜水果,戒烟限酒。如发现切口处有包块突出应及时就诊,避免发生嵌顿等严重并发症。定期复查评估愈合情况,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修补时机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