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血管炎的护理措施主要有保持眼部清洁、避免过度用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调整饮食等。视网膜血管炎可能与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视力下降、眼前黑影飘动等症状。
1、保持眼部清洁视网膜血管炎患者需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用手揉搓眼睛,防止细菌感染。可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或医生推荐的眼部清洁液轻柔擦拭眼周,减少分泌物刺激。清洁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压迫眼球。若佩戴隐形眼镜应暂停使用,改用框架眼镜。
2、避免过度用眼减少长时间阅读、使用电子设备等需要集中用眼的活动,每用眼30-40分钟应闭目休息5分钟。环境光线需柔和均匀,避免强光直射眼睛。外出时可佩戴防紫外线眼镜,睡眠时保持室内黑暗环境,有助于减轻眼部炎症反应。
3、遵医嘱用药严格按医生处方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如氟米龙滴眼液、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如雷珠单抗注射液等控制炎症。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使用滴眼液前需洗净双手,瓶口避免接触眼睛。若出现眼压升高、视物模糊加重等异常应及时复诊。
4、定期复查按医嘱定期进行视力检查、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检查,监测血管炎症变化。急性期可能需每周复查,稳定后可逐渐延长间隔。复查时需详细向医生反馈视力变化、用药反应等情况,便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调整饮食增加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以及深海鱼类等抗炎食物。限制高糖、高盐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饮酒。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需同步控制基础疾病,维持血糖血压稳定有助于改善眼部微循环。
视网膜血管炎患者日常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剧烈运动或提重物等可能增加眼压的行为。睡眠时适当垫高枕头,减少眼部充血。若出现突发视力骤降、眼痛头痛需立即就医。护理期间建议家属协助监督用药及生活管理,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表,配合医生完成全程治疗。
噬血细胞综合症可通过日常护理、药物治疗、输血支持、感染预防、心理疏导等方式干预。该病可能由遗传缺陷、病毒感染、恶性肿瘤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持续发热、肝脾肿大、血细胞减少等症状。
1、日常护理保持卧床休息以减少耗氧量,维持室温在20-24摄氏度避免受凉。每日监测体温变化,记录液体出入量,观察有无皮肤瘀斑或黏膜出血。饮食选择高蛋白、高热量且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牛奶、鱼肉泥、米粥等,少量多餐减轻胃肠负担。
2、药物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抑制过度免疫反应,联合依托泊苷注射液控制细胞因子风暴。对于EB病毒感染者可能加用更昔洛韦氯化钠注射液。用药期间需定期检测肝功能、电解质水平,注意观察有无心悸、水肿等糖皮质激素副作用。
3、输血支持严重贫血者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小板低于20×10⁹/L时需输注机采血小板。输血前严格交叉配血,输注过程中监测有无寒战、皮疹等输血反应,输血后复查血常规评估疗效。凝血功能异常者可静脉补充新鲜冰冻血浆。
4、感染预防实施保护性隔离措施,病房每日紫外线消毒,医护人员操作前严格手卫生。避免留置导管等侵入性操作,口腔护理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肛周清洁后用碘伏消毒。出现发热时及时留取血培养,经验性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广谱抗生素。
5、心理疏导疾病反复可能引发焦虑抑郁情绪,需用通俗语言解释治疗进展,鼓励表达内心感受。引导家属参与护理,通过抚摸、音乐疗法缓解紧张。儿童患者可通过游戏治疗转移注意力,青少年可加入病友互助小组增强治疗信心。
患者需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摩擦皮肤,餐具煮沸消毒防止消化道感染。恢复期逐步增加活动量,从床边坐起过渡到短距离行走。定期复查血常规、铁蛋白、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等指标,发现嗜睡、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立即就医。家属应学习体温测量和出血观察技巧,避免带患者前往人群密集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