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和排卵有直接关系,月经周期通常反映排卵功能是否正常。
月经是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的结果,其规律性依赖于卵巢排卵功能。健康育龄女性的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天,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前14天左右。排卵后黄体形成并分泌孕激素,若未受孕,黄体萎缩导致激素水平下降,引发子宫内膜脱落形成月经。这种周期性变化称为卵巢周期,与月经周期同步。
存在无排卵性月经的情况,常见于青春期初潮后、围绝经期或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此时子宫内膜仅受雌激素刺激增生,当雌激素波动时会引起突破性出血,但出血量、持续时间往往不规律。这类月经周期常表现为经期紊乱、经量异常,需通过基础体温监测或超声检查确认排卵状态。
建议女性通过记录月经周期长度、经期天数及经量变化初步评估排卵情况。若周期短于21天或超过35天,或持续存在月经紊乱,应就医检查激素水平、卵巢储备功能等。保持规律作息、均衡营养、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正常排卵功能,避免过度节食或精神压力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