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躁抑郁症一般不能自愈,建议及时就医接受规范治疗。狂躁抑郁症又称双相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高涨与低落交替发作,需通过药物和心理干预控制症状。
狂躁抑郁症属于慢性精神疾病,其发病与遗传因素、脑内神经递质失衡及环境刺激密切相关。疾病发作期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数周的异常兴奋、睡眠需求减少、冲动消费等躁狂表现,或伴随情绪低落、兴趣丧失、自杀倾向等抑郁症状。未经治疗时,症状可能暂时缓解,但易反复发作且逐渐加重。长期未规范治疗可能导致认知功能损害、社会功能退化,甚至增加自伤风险。
极少数轻症患者在应激因素消除后可能出现短暂症状减轻,但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自愈。部分患者因疾病认知不足误将间歇期视为康复,实际上双相情感障碍的生物学基础仍持续存在。若未坚持治疗,多数患者会在数月内复发,且后续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往往递增。
建议患者定期至精神科复诊,遵医嘱使用碳酸锂缓释片、丙戊酸钠片等心境稳定剂,配合认知行为治疗。家属需协助监测情绪变化和服药情况,避免饮酒、熬夜等诱发因素。日常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稳定情绪,但绝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