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可能出现皮肤溃烂。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导致的足部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足部溃疡、感染、坏疽等。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可能引发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导致足部感觉减退、血液循环障碍,轻微外伤或压力不均可能引发皮肤破损,进而发展为溃烂。
糖尿病足溃烂通常发生在足底、足趾等压力集中部位。早期可能表现为皮肤干燥、皲裂或小水疱,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浅表溃疡,若不及时处理,溃疡可能加深并继发感染,严重时甚至导致深部组织坏死。糖尿病患者足部溃烂愈合困难,主要与高血糖环境抑制组织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有关。日常需注意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赤脚行走,定期检查足部有无损伤。
糖尿病足溃烂在合并严重感染或缺血时可能迅速恶化。当溃烂面积较大、深度超过皮下组织或伴有脓性分泌物时,提示存在严重感染风险。若同时出现足部发黑、剧烈疼痛或恶臭,可能存在坏疽。这类情况需立即就医,避免截肢风险。糖尿病患者应每天检查足部,发现红肿、破溃及时处理,穿宽松透气的鞋袜,避免使用热水袋或电热毯直接接触足部。
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足部护理包括每日温水洗脚后彻底擦干,尤其注意趾缝间干燥,使用润肤霜防止皮肤皲裂,修剪趾甲时避免损伤甲周皮肤。出现足部溃烂时禁止自行处理伤口,应尽早就医评估感染程度和血供情况,由专业医生进行清创和抗感染治疗。建议每三个月到内分泌科或糖尿病专科门诊进行足部筛查,早期发现并干预糖尿病足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