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叮咬一般不会直接引起发烧,但可能因继发感染或传播疾病导致发热反应。蚊虫叮咬后的皮肤反应多为局部红肿瘙痒,少数情况下可能引发全身症状。
被蚊子叮咬后,人体免疫系统会对蚊虫唾液中的蛋白质产生反应,通常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红、肿胀和瘙痒。这种反应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多数在数小时内自行缓解。普通蚊虫叮咬极少引发全身性发热,若出现低热可能与个体敏感体质或抓挠导致的轻微炎症反应有关。
当蚊子携带病原体时,叮咬可能传播登革热、疟疾、寨卡病毒等疾病,这些感染性疾病早期常见症状包括突发高热。例如登革热患者会出现39-40℃持续高热,伴随头痛眼眶痛等症状。疟疾典型表现为周期性寒战高热,发作时体温可迅速升至40℃以上。出现此类症状需考虑蚊媒传染病可能。
被蚊虫叮咬后应避免抓挠破损皮肤,可用肥皂水清洗后冷敷缓解瘙痒。出现持续高热、皮疹、关节痛等全身症状,或近期有疫区旅行史者,应及时就医排查蚊媒传染病。日常需做好防蚊措施,使用驱蚊液、蚊帐等物理防护手段,减少蚊虫叮咬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