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牙后牙龈肿可能与牙龈炎症、牙结石刺激、操作损伤、过敏反应、感染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冷敷、药物消炎、口腔清洁、调整饮食、就医处理等方式缓解。
1、牙龈炎症洗牙前若存在慢性牙龈炎,洗牙过程中器械对充血牙龈的机械刺激可能加重局部肿胀。表现为牙龈发红、触碰易出血,可能伴随轻微疼痛。建议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消炎,配合软毛牙刷轻柔清洁,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若48小时内未缓解需复查。
2、牙结石刺激深层牙结石清除后,原本被结石覆盖的牙龈暴露于口腔环境,可能出现暂时性敏感肿胀。常见于牙周袋较深的部位,可能伴随牙齿冷热敏感。可使用丁硼乳膏局部涂抹,配合生理盐水含漱帮助牙龈适应。一般3-5天可自行恢复。
3、操作损伤超声波洁牙头工作时若角度不当或压力过大,可能造成牙龈微小撕裂伤。表现为局限性肿胀伴点状出血,触碰有刺痛感。建议24小时内冰敷患处,使用康复新液含漱促进创面愈合,避免用患侧咀嚼硬物。
4、过敏反应少数人对洗牙用的抛光膏或消毒药剂过敏,可能引发接触性龈炎。表现为洗牙后1-2小时迅速出现的弥漫性肿胀,可能伴随瘙痒或皮疹。需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口腔,遵医嘱口服氯雷他定片抗过敏,必要时进行脱敏治疗。
5、感染原有口腔感染灶在洗牙后可能扩散,或器械消毒不彻底引发继发感染。表现为肿胀持续加重、脓液渗出、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需就医进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治疗,配合甲硝唑口颊片控制厌氧菌感染。
洗牙后24小时内避免吸烟饮酒,使用温水漱口代替大力漱吐。选择软质食物如鸡蛋羹、燕麦粥等,补充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建议使用儿童软毛牙刷轻柔清洁牙齿,刷牙时避开肿胀部位。若肿胀持续超过72小时或伴随发热、化脓等情况,需及时到口腔科复查排除其他病变。日常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专业洁治,维持牙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