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肥大导致的听力下降一般能恢复,需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腺样体肥大可能由反复感染、过敏反应、胃食管反流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药物保守治疗或手术切除改善症状。
腺样体肥大会压迫咽鼓管咽口,导致中耳通气功能障碍,引发分泌性中耳炎和传导性听力下降。这种情况在儿童中较为常见。通过规范治疗解除腺样体对咽鼓管的压迫后,中耳积液可逐渐吸收,鼓膜活动度恢复,听力通常能明显改善。常用治疗包括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口服孟鲁司特钠等抗炎药物,合并感染时需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抗生素。
少数病程较长者可能出现鼓室粘连或听骨链固定,此时听力恢复可能不完全。这类患者需通过声导抗测试和纯音测听评估中耳功能,必要时行鼓膜切开置管术或腺样体切除联合鼓室探查术。术后需定期复查听力,部分患儿可能需配合咽鼓管吹张治疗促进功能恢复。
建议保持鼻腔清洁,避免接触过敏原,预防上呼吸道感染。若持续存在睡眠打鼾、张口呼吸或听力减退,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日常可适当进行鼓膜按摩,避免用力擤鼻,减少耳气压伤风险。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D等营养素,有助于黏膜修复和免疫功能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