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不属于胃病,而是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通常由感染、饮食不当等因素引起。急性胃肠炎的主要表现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与胃病的症状有部分重叠,但病因和病变范围不同。
急性胃肠炎多由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感染导致,常见病原体包括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沙门氏菌等。患者常因进食不洁食物或饮用污染水源发病,症状突发且进展快,可能伴随发热、乏力等全身反应。治疗以补液、调节电解质平衡为主,轻症可自行缓解,严重脱水需就医。
胃病则特指胃部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这类疾病病程较长,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用药或不良生活习惯相关,典型症状包括上腹隐痛、反酸嗳气等。胃病通常需要胃镜检查确诊,治疗包括抑酸药、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干预。
出现胃肠不适时应注意观察症状特点,急性胃肠炎患者需暂时禁食后逐步过渡到清淡饮食,避免高脂高糖食物加重肠道负担。胃病患者则需规律进食、细嚼慢咽,限制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若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呕血、黑便等报警症状,应及时消化内科就诊。
急性胃肠炎患者可适量吃米汤、藕粉、蒸苹果、低脂酸奶、煮熟的胡萝卜等食物,也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消旋卡多曲颗粒、诺氟沙星胶囊等药物。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并调整饮食。
一、食物1、米汤米汤富含碳水化合物且易于消化,能缓解胃肠炎引起的腹泻症状。将大米熬煮至软烂后滤出米汤,避免添加糖或油脂。急性期可少量多次饮用,帮助补充水分和能量。
2、藕粉藕粉具有收敛作用,可减轻肠道炎症反应。用温水调成糊状食用,避免过浓或过稀。藕粉中的淀粉能形成保护膜,减少胃酸对胃肠黏膜的刺激。
3、蒸苹果蒸熟的苹果含有果胶,能吸附肠道毒素并缓解腹泻。去皮去核后蒸煮至软烂,每日食用1-2个。加热过程可破坏粗纤维,降低对胃肠道的机械性刺激。
4、低脂酸奶含益生菌的低脂酸奶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平衡。选择无糖原味产品,避免冷藏后直接食用。乳糖不耐受者应谨慎尝试,出现腹胀需立即停用。
5、煮熟的胡萝卜胡萝卜煮熟后含有的β-胡萝卜素可促进黏膜修复。切块煮至软烂后压成泥食用,避免用油烹调。胡萝卜素在油脂中更易吸收,但急性期需严格限制脂肪摄入。
二、药物1、蒙脱石散蒙脱石散能吸附病原体并修复胃肠黏膜,适用于病毒性或细菌性胃肠炎。该药物需与食物间隔两小时服用,避免影响其他药物吸收。用药期间可能出现轻度便秘。
2、口服补液盐散口服补液盐散可纠正腹泻导致的水电解质紊乱。按说明书比例配制,少量多次饮用。严重脱水者需静脉补液,婴幼儿使用需严格遵医嘱。
3、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能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需用温水送服,避免与抗生素同服。部分患者初期可能出现排气增多,通常两到三天后缓解。
4、消旋卡多曲颗粒消旋卡多曲颗粒通过抑制肠液分泌缓解腹泻症状。适用于分泌性腹泻患者,但不适用于血便或高热情况。儿童用药需根据体重调整剂量。
5、诺氟沙星胶囊诺氟沙星胶囊对细菌性胃肠炎病原体有抑制作用。18岁以下人群及孕妇禁用,可能影响软骨发育。用药期间需避免阳光直射,防止光敏反应。
急性胃肠炎发作期应禁食4-6小时后再逐步尝试流质饮食,避免牛奶、豆类等产气食物。恢复期过渡到低渣半流质饮食,如软面条、粥类等。每日少量多餐,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严格避免辛辣刺激、油腻及生冷食物。注意观察排便次数及性状变化,若出现持续呕吐、血便或发热超过38.5摄氏度需立即复诊。保持餐具消毒与手卫生,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