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后一般需要等待30-60分钟再进行艾灸。艾灸前需确保皮肤完全干燥,避免因毛孔开放或体表潮湿影响疗效或增加烫伤风险。
艾灸通过温热刺激穴位发挥作用,洗澡后体表血液循环加快、毛孔舒张,此时立即艾灸可能导致热量渗透过深,引发皮肤灼伤或不适。等待30分钟以上可使体表水分蒸发、毛孔状态趋于稳定,此时艾灸更利于热量均匀传导。若洗澡时使用较高水温或搓揉皮肤力度较大,建议延长等待时间至60分钟,确保皮肤屏障功能恢复。艾灸前还需检查施灸部位有无破损或炎症,避免局部感染风险。
艾灸后2小时内同样需避免接触水湿,防止寒湿邪气侵入经络。施灸过程中如出现头晕、心慌等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通风休息。体质虚弱者、糖尿病患者或皮肤敏感人群,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控制艾灸时长与频次。日常可将艾灸与泡脚等养生方式结合,但需间隔1小时以上以维持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