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指甲通常是指甲真菌病,表现为指甲增厚、变色、变形或脱落。判断是否为灰指甲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常见特征有甲板浑浊发黄、表面凹凸不平、质地脆裂等。甲真菌病可能由皮肤癣菌、酵母菌或霉菌感染引起,需与银屑病甲、扁平苔藓甲等非真菌性甲病鉴别。
甲板出现黄白色或灰褐色浑浊是灰指甲的典型表现,初期多从指甲游离缘或侧缘开始,逐渐蔓延至整个甲板。指甲可能增厚至正常厚度的数倍,表面失去光泽并伴有碎屑堆积。部分患者会伴随甲床分离,指甲与甲床之间形成空隙,容易藏匿污垢和细菌。这类情况多由红色毛癣菌或须癣毛癣菌感染导致,需通过真菌镜检或培养确诊。
少数情况下,指甲变色可能由外伤、化学刺激或全身性疾病引起。长期接触染发剂、清洁剂可能导致指甲发黄,糖尿病患者的指甲易出现棕色纵纹。银屑病甲的典型表现为甲板点状凹陷和油滴样改变,扁平苔藓甲则常见甲板变薄和翼状胬肉。这些疾病需要通过皮肤镜、病理活检等检查与灰指甲区分。
建议出现指甲异常时尽早就医,避免自行使用偏方延误治疗。日常需保持手足干燥通风,避免与他人共用指甲剪等物品。治疗期间应定期消毒鞋袜,遵医嘱坚持用药直至新甲完全长出,通常手指甲需要半年以上,脚趾甲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判断是否患有痔疮可通过观察肛门肿物、出血、疼痛等症状初步识别。痔疮通常由久坐、便秘、妊娠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肛门指检、肛门镜等方式确诊。
1、肛门肿物痔疮患者可能在肛门周围触及柔软肿物,排便时肿物可能脱出肛门外,初期可自行回纳,严重时需手动推回。外痔形成的肿物常伴有肛门潮湿或瘙痒,内痔脱出可能伴随黏膜糜烂。若肿物颜色暗紫、触痛明显,需警惕血栓性外痔。
2、排便出血无痛性便血是内痔典型表现,血液呈鲜红色且附着于粪便表面,严重时呈滴落或喷射状。长期慢性失血可能导致贫血,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需与直肠息肉、结直肠肿瘤等疾病鉴别,后者出血常混有黏液或伴随大便习惯改变。
3、肛门疼痛血栓性外痔或内痔嵌顿时会出现剧烈疼痛,活动或咳嗽时加重,可能伴有肛门紧缩感。单纯内痔通常无疼痛,若合并肛裂则出现排便时刀割样痛。疼痛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需排除肛周脓肿。
4、肛门坠胀痔核脱垂或炎症刺激会导致肛门坠胀感,久站久坐后加重,部分患者有排便不尽感。直肠黏膜脱垂、肛窦炎等疾病也可引起类似症状,需通过肛门镜检查明确。
5、分泌物增多痔疮黏膜糜烂或肛周皮肤受刺激时,可能分泌黏液导致肛门潮湿,引发瘙痒或湿疹。分泌物伴有恶臭或脓血时,需排除肛瘘、直肠炎等继发感染。
日常需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增加燕麦、西蓝花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避免久坐超过1小时。便后建议用温水清洗肛门,避免使用粗糙厕纸。若症状反复发作或出现体重下降、大便变细等报警症状,应及时至肛肠科就诊,必要时进行肠镜检查排除其他消化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