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刺扎到后可通过清洁伤口、消毒处理、挑出异物、预防感染、观察恢复等方式处理。皮肤被刺伤可能由植物刺、金属屑、玻璃碎片等异物导致,轻微刺伤通常可自行处理,但深部刺伤或伴随红肿化脓需就医。
1、清洁伤口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至少5分钟,可减少细菌和异物残留。若刺入物较脏或伤口位于手足等易污染部位,建议配合肥皂水轻柔擦洗周围皮肤。避免用力挤压伤口,防止异物深入或组织损伤加重。
2、消毒处理冲洗后使用碘伏或医用酒精由中心向外环形消毒,面积需超过伤口边缘2厘米。对酒精过敏者可选用苯扎氯铵溶液。消毒时注意不要将残留刺入物推入更深组织,消毒后保持伤口干燥。
3、挑出异物表浅且可见的刺可用酒精消毒后的镊子平行皮肤夹出,方向与刺入角度一致。若刺较深、已断裂或位于关节等敏感部位,不可强行取出。竹木类刺易残留碎片,金属刺可能携带破伤风杆菌,建议就医处理。
4、预防感染伤口暴露期间可涂抹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预防感染。若刺伤由生锈金属或土壤污染物品导致,需评估破伤风免疫史,必要时24小时内接种破伤风抗毒素。出现跳痛、渗液或发热需及时使用抗生素。
5、观察恢复处理后24小时内避免伤口沾水,每日检查红肿热痛情况。浅表刺伤通常3天左右愈合,若持续疼痛或出现化脓、淋巴结肿大,提示可能发生蜂窝织炎或异物残留,需通过超声或X光检查明确。
日常需穿戴手套进行园艺或手工操作,接触带刺植物后检查皮肤。家中常备无菌镊子、消毒液和抗菌药膏,伤口愈合期避免剧烈运动。若刺伤后出现肢体麻木、活动受限或全身乏力,可能伤及神经或血管,须立即急诊处理。糖尿病患者或免疫低下者即使轻微刺伤也应尽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