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正常眼压范围为10-21毫米汞柱。眼压是眼球内部压力的测量值,受年龄、角膜厚度、测量时间等因素影响,需通过专业设备检测。
儿童眼压测量通常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或Goldmann压平眼压计,检查过程无创且快速。若眼压持续超过21毫米汞柱,可能与先天性青光眼、外伤性高眼压或葡萄膜炎等疾病相关,表现为畏光、流泪、角膜混浊等症状。眼压低于10毫米汞柱则可能提示眼球萎缩、视网膜脱离或严重脱水,伴随视力下降、眼球凹陷等表现。日常需避免揉眼、剧烈运动等可能影响眼压的行为,定期眼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常。
家长应关注儿童用眼卫生,控制电子屏幕使用时间,保证每日户外活动1-2小时。若发现孩子频繁眨眼、畏光或抱怨视物模糊,应及时就医排查。饮食中可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等深色蔬菜,避免过量摄入咖啡因饮料。新生儿及婴幼儿建议在6月龄、1岁、3岁进行常规视力筛查,学龄期儿童每1-2年检查一次眼压和视力。
视网膜脱落手术后眼压高可通过药物控制、激光治疗、前房穿刺、调整手术方式、密切监测等方式治疗。眼压升高可能与术后炎症反应、玻璃体腔填充物过量、房水循环障碍、继发性青光眼、激素药物使用等因素有关。
1、药物控制降眼压药物是处理术后高眼压的首选方案。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通过抑制房水生成降低眼压,布林佐胺滴眼液可减少睫状体碳酸酐酶活性,拉坦前列素滴眼液能增加葡萄膜巩膜途径房水排出。使用期间需监测角膜状况及全身反应,眼压持续不降需及时调整方案。
2、激光治疗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适用于药物控制不佳的开放性房角病例,通过激光刺激小梁网增大房水外流。周边虹膜激光切开术可用于瞳孔阻滞导致的闭角型高眼压,需在术后炎症控制后实施。激光治疗后仍需配合药物维持眼压稳定。
3、前房穿刺对于急性眼压升高超过40mmHg的紧急情况,可在无菌操作下进行前房穿刺放液。该方法能快速降低眼压缓解视神经压迫,但存在感染和出血风险。穿刺后需加压包扎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4、调整手术方式硅油或气体填充过量导致的高眼压需考虑部分取出填充物。对于巩膜扣带过紧病例可松解环扎带,复杂病例可能需联合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二次手术时机应选择在术后1-2周炎症反应减轻后进行。
5、密切监测术后1周内需每日测量眼压,使用非接触式眼压计减少角膜损伤风险。监测内容包括视力变化、视盘凹陷扩大、视野缺损等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体征。长期随访中每3个月应进行眼底照相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评估视网膜及视神经状态。
视网膜脱落术后患者应保持半卧位休息避免填充物移位,限制每日液体摄入量在2000毫升以内。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和叶黄素等视网膜营养元素,避免用力咳嗽或剧烈运动。出现眼胀痛、虹视等症状需立即复诊,术后3个月内禁止潜水或高空作业等气压剧烈变化活动。严格遵医嘱使用激素类药物并定期监测眼压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