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切口根据污染程度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分别对应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
1、一类切口:
一类切口为清洁手术切口,指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未涉及感染区域的手术。常见于甲状腺切除术、疝修补术、关节置换术等。此类切口感染风险低,术后通常无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愈合时间约7-10天。患者需保持切口干燥清洁,避免剧烈活动。
2、二类切口:
二类切口为清洁-污染手术切口,指手术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有菌腔道但无明显污染的情况。常见于胆囊切除术、胃大部切除术、子宫切除术等。此类切口感染风险中等,可能需要短期预防性抗生素治疗,愈合时间约10-14天。术后需密切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
3、三类切口:
三类切口为污染手术切口,指手术区域存在明显感染或手术过程中发生严重污染的情况。常见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穿孔修补术、脓肿切开引流术等。此类切口感染风险高,通常需要治疗性抗生素使用,愈合时间可能延长至2-3周。术后需加强切口护理,定期换药,必要时进行细菌培养指导用药。
术后饮食应保证充足蛋白质摄入促进切口愈合,如鸡蛋、鱼肉、豆制品等;适当补充维生素C有助于胶原蛋白合成;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切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遵医嘱定期换药;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切口张力增加;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出现红肿渗液等异常及时就医。不同类别切口的手术患者恢复期间应遵医嘱进行个性化护理,定期复查评估愈合进度。
手足口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托幼机构聚集性儿童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传播。5岁以下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对病毒抵抗力较弱,接触病毒后容易感染发病。托幼机构儿童聚集,接触密切,一旦有病例出现容易造成快速传播。免疫力低下人群包括营养不良、患有慢性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人群,这类人群免疫防御功能受损,感染后症状可能较重。
日常应注意勤洗手、保持环境卫生,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患儿应隔离治疗至症状消失后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