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汗腺炎的症状表现主要有皮肤结节、疼痛性脓肿、慢性窦道形成、反复感染、瘢痕增生。
1、皮肤结节:
早期表现为皮下出现黄豆至蚕豆大小的硬结,多发于腋窝、腹股沟等汗腺密集区域。结节质地较硬,表面皮肤可能发红,按压时有轻微疼痛感。这种结节通常持续数周不消退,可能单发或多发。
2、疼痛性脓肿:
随着病情进展,结节会发展为充满脓液的疼痛性脓肿。脓肿直径可达2-5厘米,表面皮肤呈暗红色,触之有明显波动感。脓肿可能自行破溃排出脓血性分泌物,破溃后疼痛可暂时缓解。
3、慢性窦道形成:
反复发作的脓肿会在皮肤深层形成相互连通的窦道网络。窦道开口处可见多个排脓小孔,挤压周围组织时可见脓液从不同孔道溢出。窦道壁由纤维组织构成,难以自行愈合。
4、反复感染:
病灶区域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常见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急性发作时会出现局部红肿热痛加重,可能伴随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长期慢性感染可导致病灶周围淋巴结肿大。
5、瘢痕增生:
病程超过2年的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瘢痕组织增生。瘢痕呈条索状或桥状,质地坚硬,可能导致局部皮肤挛缩和活动受限。瘢痕区域可能反复出现毛囊炎和新生脓肿。
化脓性汗腺炎患者需注意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穿着紧身衣物摩擦病灶。饮食上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锌等营养素有助于皮肤修复。建议选择棉质透气衣物,出汗后及时擦干。日常可进行温和的伸展运动防止瘢痕挛缩,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过度出汗。洗澡时使用温和无刺激的清洁产品,避免用力搓揉患处。若出现新发脓肿或发热症状应及时就医,长期反复发作患者需考虑手术治疗。
化脓性汗腺炎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
化脓性汗腺炎可能与毛囊堵塞、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红肿、疼痛、脓液渗出等症状。药物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夫西地酸乳膏、莫匹罗星软膏、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等外用抗生素,严重时可口服多西环素片或头孢呋辛酯片。物理治疗包括红外线照射或超短波治疗,有助于消炎消肿。对于反复发作或形成窦道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切开引流或切除病变组织。治疗期间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挤压患处。
日常应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避免剧烈摩擦皮肤,同时注意控制体重以减少皮肤褶皱处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