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息肉可能由慢性炎症刺激、激素水平异常、局部血管异常扩张、宫颈管黏膜增生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保守治疗或手术切除等方式干预。
1. 慢性炎症刺激长期宫颈炎或阴道炎反复刺激黏膜组织,导致局部结缔组织增生形成息肉。需治疗原发感染,可遵医嘱使用保妇康栓、消糜栓、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凝胶等抗炎药物。
2. 激素水平异常雌激素水平过高可能促进宫颈黏膜过度生长。伴随月经紊乱症状,可通过短效避孕药调节激素,常用药物包括屈螺酮炔雌醇片、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等。
3. 血管异常扩张宫颈局部血管丛持续性充血扩张形成息肉样结构,可能与盆腔淤血综合征有关。表现为接触性出血,可采用微波或冷冻等物理治疗。
4. 黏膜增生病变宫颈管黏膜腺体和间质局限性增生,部分与高危型HPV感染相关。需行息肉摘除术并进行病理检查,术后可配合干扰素栓预防复发。
建议定期妇科检查,避免长期使用刺激性洗液,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有助于预防复发。术后1个月内禁止盆浴和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