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是否起效需通过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症状改善等综合评估。主要评估方式有影像学复查、血液指标监测、临床症状观察、病理活检确认、医生体格检查等。
1、影像学复查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能直观显示肿瘤体积变化。治疗有效时可见肿瘤缩小或停止增长,部分病例可能出现肿瘤坏死导致的空洞样改变。建议每2-3个疗程进行复查对比,特殊情况下需缩短复查间隔。
2、血液指标监测特定肿瘤标志物如CEA、CA125等数值下降超过50%可能提示治疗有效。血常规中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可反映骨髓抑制程度,需结合其他评估手段综合判断。动态监测指标变化趋势比单次检测值更具参考意义。
3、临床症状观察疼痛减轻、压迫症状缓解、体重回升等均可能提示疗效。部分患者会出现癌性发热消退、食欲改善等全身症状变化。但需注意症状改善可能存在滞后性,不能作为独立判断依据。
4、病理活检确认通过穿刺或手术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分析,可观察到癌细胞坏死、增殖活性降低等微观改变。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标本的病理完全缓解是评估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检查且不适用于所有病例。
5、医生体格检查医生触诊可初步判断体表肿瘤大小、质地变化,听诊能评估胸腔积液减少等情况。结合患者体能状态评分变化,可形成初步疗效判断,但仍需实验室和影像学结果验证。
化疗期间应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蛋奶等。每日记录症状变化并及时与医生沟通,避免自行判断疗效。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假性进展等复杂情况,需专业医生结合多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患者应严格遵医嘱完成既定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