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炎可能会引起咬合痛,但咬合痛更常见于牙周炎、根尖周炎等更严重的口腔疾病。牙龈炎主要由牙菌斑堆积刺激牙龈组织引发,典型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若炎症扩散至牙周深层结构则可能伴随咬合不适。
牙龈炎早期通常不会直接导致咬合痛,此时炎症局限于牙龈边缘,主要表现为刷牙或进食时出血、牙龈颜色暗红。但当炎症持续发展波及牙周韧带或牙槽骨时,可能出现轻度咬合不适,这种疼痛多为钝痛,在食物嵌塞或按压患处时加重。日常通过加强巴氏刷牙法清洁、使用牙线清除邻面菌斑,配合氯己定含漱液辅助控制炎症,多数症状可缓解。
若牙龈炎进展为牙周炎,则咬合痛概率显著增加。此时牙周袋形成导致支持组织破坏,牙齿可能出现松动移位,咀嚼时产生定位明确的锐痛。急性根尖周炎发作时,咬合痛更为剧烈,常伴随患牙伸长感,需通过根管治疗消除感染源。对于长期存在的咬合痛,还需排查是否存在隐裂牙、磨牙症或颞下颌关节紊乱等问题。
出现持续咬合痛应尽早就诊口腔科,通过牙周探诊、X线片明确病因。日常需避免用患侧咀嚼硬物,餐后使用冲牙器清洁牙缝,每半年接受一次专业洁治。妊娠期或糖尿病患者更需严格控制菌斑,预防牙龈炎向深部组织蔓延。
牙龈炎可以去看牙医,建议及时就医检查。牙龈炎是牙龈组织的炎症性疾病,通常由牙菌斑堆积、口腔卫生不良等因素引起,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等症状。牙医可通过专业检查明确病情,并提供针对性治疗。
牙龈炎早期症状较轻时,牙医会建议通过超声波洁治术清除牙结石和菌斑,配合局部冲洗上药缓解炎症。日常需加强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和牙线,避免刺激性食物。若未及时干预,炎症可能发展为牙周炎,导致牙龈萎缩、牙齿松动。此时需进行龈下刮治或牙周翻瓣手术,必要时联合抗生素治疗如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辅助控制感染。
牙龈炎患者就诊后应定期复查,每3-6个月进行口腔检查。饮食上减少高糖食物摄入,增加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水果如西蓝花、猕猴桃。避免用力横刷牙齿,掌握巴氏刷牙法。吸烟者需戒烟以降低炎症复发概率。若出现牙龈自发性出血或脓液渗出,应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