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慌心悸是一种主观感受到心脏跳动异常的不适感,可能表现为心跳加快、沉重、不规则或停顿感,常伴有胸闷、气短等症状。心慌心悸的感觉主要有心跳漏拍感、心脏撞击感、心跳加速感、心律不齐感、持续颤动感。
1、心跳漏拍感患者可能突然感觉心脏少跳一次或停顿,类似电梯下坠的失重感。这种情况多见于早搏,可能与情绪紧张、过量摄入咖啡因有关。偶发早搏通常无须特殊治疗,频繁发作需检查动态心电图排除器质性心脏病。
2、心脏撞击感自觉心脏强力撞击胸壁,伴随咚咚作响,常见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率可达每分钟150次以上,可能由预激综合征等传导异常引起。发作时可尝试屏气或冷水敷面,无效者需药物复律。
3、心跳加速感无诱因下突然感觉心率增快,如同剧烈运动后状态,多见于窦性心动过速。可能由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代谢性疾病导致,需检测血常规和甲状腺功能。焦虑症患者也可能出现持续的心率增快伴濒死感。
4、心律不齐感心跳节律紊乱如同乱弹琴键,常见于房颤患者。触摸脉搏可发现脉率与心率不一致,可能伴随乏力头晕。长期房颤需抗凝治疗预防脑栓塞,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比传统华法林更安全。
5、持续颤动感胸部持续出现细微震颤感,类似手机震动,需警惕室性心动过速。这种恶性心律失常可能演变为室颤,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能有效预防猝死。心肌炎后遗症患者容易出现此类危险症状。
出现心慌心悸时应记录发作时间与诱因,避免摄入酒精尼古丁等刺激物。建议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捕捉心律失常,轻度症状可通过练习腹式呼吸缓解。若伴随晕厥或胸痛需立即就医,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可控制多数良性心律失常,但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日常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发的心悸。
心悸坐立不安可能由焦虑情绪、睡眠不足、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律失常、低血糖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心理调节、规律作息、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焦虑情绪长期精神紧张或突发应激事件可能导致自主神经紊乱,表现为心慌、出汗、坐卧不宁等躯体化症状。建议通过深呼吸训练、正念冥想等方式缓解紧张情绪,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咨询。伴随持续惊恐发作时需排除焦虑障碍。
2、睡眠不足长期熬夜会扰乱交感神经平衡,导致白天心率增快、注意力涣散。保持每天7-8小时睡眠,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若存在失眠症状,可尝试热水泡脚、饮用温牛奶等非药物干预措施。
3、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速新陈代谢,引发心动过速、手抖、体重下降等症状。可能与格雷夫斯病、甲状腺结节等因素有关。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测确诊,常用药物包括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等。
4、心律失常房颤、室性早搏等心脏电活动异常会引发心搏脱漏感或突发心悸。可能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有关,典型表现为心跳不规则伴随头晕。确诊需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治疗药物包括美托洛尔、普罗帕酮等。
5、低血糖血糖水平低于3.9mmol/L时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心慌、颤抖、冷汗等。常见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过量或进食不足时。立即进食含糖食物可缓解,反复发作需调整降糖方案。
日常应避免摄入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记录心悸发作的时间、诱因及伴随症状,定期监测血压、心率。若症状频繁发作或伴随胸痛、晕厥,需及时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合并基础疾病者需遵医嘱规范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