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疹通常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或7型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高热后全身出现玫瑰色斑丘疹。护理时需重点关注体温监测、皮肤护理、饮食调整、隔离防护和并发症观察。
1、体温监测发热期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腋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物理降温可选择温水擦浴,禁止酒精擦浴。发热期间保证每日饮水量超过1000毫升,观察有无热性惊厥先兆如眼神呆滞、四肢僵硬等表现。
2、皮肤护理出疹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日用37-40摄氏度清水沐浴,禁用碱性沐浴露。选择纯棉宽松衣物,避免搔抓皮疹。皮疹无需特殊处理,通常3天内自行消退不留痕迹。如出现脓疱、皮肤破溃需警惕继发感染,可局部涂抹莫匹罗星软膏。
3、饮食调整发热期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恢复期逐步增加瘦肉粥、蒸蛋等优质蛋白。避免海鲜、芒果等易致敏食物。母乳喂养婴儿应增加哺乳频次,配方奶喂养者可适当稀释奶液浓度。
4、隔离防护发病期间避免接触孕妇及其他婴幼儿,隔离至退热后24小时。患儿用品需单独清洗消毒,分泌物用含氯消毒剂处理。家庭成员应加强手卫生,照顾者接触患儿后需用流动水洗手超过20秒。
5、并发症观察警惕脑炎表现如持续呕吐、意识障碍,心肌损伤相关的心悸气促,以及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倾向。如出现拒食、尿量减少、精神萎靡等脱水征象,或发热超过5天需立即就医。痊愈后2周内避免接种疫苗。
儿童急疹为自限性疾病,病程约7-10天。保持居室通风每日2次,温度维持在24-26摄氏度。恢复期可进行抚触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剧烈运动。皮疹消退后可能出现短暂色素沉着,无须特殊处理。家长应记录每日症状变化,定期复查血常规直至淋巴细胞比例恢复正常。患病期间可补充维生素C促进康复,但需遵医嘱控制剂量。
幼儿急疹发烧三天后没出疹子可能与个体差异、病毒感染程度较轻或非典型性表现有关。幼儿急疹通常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或7型感染引起,典型表现为高热3-5天后热退疹出,但部分患儿可能仅发热不出疹。
病毒感染程度较轻时,机体免疫反应可能不足以诱发明显皮疹。非典型性表现可能与病毒亚型变异或患儿免疫状态有关,此类情况通常无须特殊处理。若患儿精神状态良好、食欲正常,可继续观察1-2天;若持续发热超过5天或出现嗜睡、拒食等症状,需警惕合并细菌感染或其他发热性疾病。
日常应注意保持室内通风,给予适量温水补充,避免过度包裹衣物。患儿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适当食用米粥、苹果泥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