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急疹可通过物理降温、补液护理、抗病毒药物、退热药物、皮肤护理等方式治疗。婴幼儿急疹通常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或7型感染引起,表现为突发高热和退热后全身皮疹。
1、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建议采用温水擦浴,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禁止使用酒精或冰水擦浴,避免引起寒战或皮肤刺激。可适当减少衣物包裹,保持室内通风,室温维持在24-26摄氏度为宜。
2、补液护理发热期间需增加母乳或配方奶喂养频次,幼儿可少量多次饮用温水、口服补液盐溶液。观察尿量及口唇湿润度,出现尿量减少、哭时无泪等脱水表现时需及时就医。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或果汁,防止加重胃肠负担。
3、抗病毒药物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医生可能开具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普通患儿通常无须抗病毒治疗,但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天、嗜睡等症状时需考虑合并其他感染。家长不可自行使用抗病毒药物,须严格遵医嘱。
4、退热药物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是常用的退热药物,需根据体重精确计算剂量。两种药物不可交替使用,用药间隔至少4-6小时。注意观察药物过敏反应,如出现皮疹、呕吐等应立即停用。退热药物不能预防热性惊厥,仅用于改善患儿舒适度。
5、皮肤护理皮疹出现期间宜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搔抓或摩擦。可涂抹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禁止使用含激素药膏。皮疹消退后可能出现皮肤脱屑,可适量使用婴儿润肤霜。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洗澡水温不宜过高。
婴幼儿急疹期间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每4小时测量记录一次。饮食以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为主,暂停添加新辅食。保持充足睡眠,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皮疹消退后仍有病毒排出,需继续隔离护理1周。若出现惊厥、拒食、精神萎靡等表现应立即急诊就医。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绝大多数患儿7-10天可完全康复,家长无须过度焦虑。
幼儿急疹一般可以吹空调,但需注意避免直吹和温度过低。幼儿急疹是婴幼儿常见病毒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高热后全身出现玫瑰色斑丘疹。
幼儿急疹期间保持环境温度适宜有助于缓解不适。空调温度建议设定在26-28摄氏度,出风口不要直接对着孩子,可配合使用挡风板。适当开空调能防止因高热导致的环境闷热,减少孩子烦躁哭闹。同时需注意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每日通风2-3次,每次15-30分钟。
部分特殊情况需谨慎使用空调。若孩子出现寒战、皮肤苍白等体温调节异常表现时,应暂时关闭空调。早产儿或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患儿,对温度变化适应能力较差,使用空调需更加注意温度调节。空调滤网至少每两周清洁一次,避免尘螨等过敏原刺激呼吸道。
幼儿急疹护理期间,除合理使用空调外,还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选择宽松棉质衣物。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适当增加水分摄入。若持续高热超过3天或出现精神萎靡、拒食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退热后出疹期间可正常洗澡,水温控制在37-38摄氏度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