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增大是指位于鼻咽部的腺样体组织异常增生,属于儿童常见疾病,可能引发鼻塞、打鼾、听力下降等症状。
1、解剖位置与功能腺样体是鼻咽顶后壁的淋巴组织,属于咽淋巴环组成部分,具有免疫防御功能。儿童2-6岁时腺样体生理性增生达到高峰,10岁后逐渐萎缩。当反复感染或过敏刺激导致病理性肥大时,可能堵塞后鼻孔和咽鼓管开口。
2、主要发病原因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见诱因,细菌或病毒感染引发慢性炎症反应。过敏性鼻炎患者因长期鼻黏膜水肿,可能继发腺样体增生。胃食管反流病患儿因胃酸刺激也可导致腺样体肥大,遗传因素可能影响淋巴组织增殖倾向。
3、典型临床表现鼻塞呈持续性且夜间加重,出现张口呼吸和睡眠打鼾。长期缺氧可能导致腺样体面容,表现为上唇短厚、牙列不齐。咽鼓管阻塞可引发分泌性中耳炎,表现为听力下降和耳闷胀感。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夜间呼吸暂停和生长发育迟缓。
4、诊断检查方法电子鼻咽镜可直接观察腺样体大小及堵塞程度,是首选检查手段。鼻咽部侧位X线可测量腺样体与鼻咽腔比例。多导睡眠监测适用于评估睡眠呼吸障碍严重程度。听力检查有助于判断是否合并中耳积液。
5、临床治疗方案轻度患者可采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喷雾剂减轻水肿。合并感染时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孟鲁司特钠可改善过敏相关症状。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并发症时,需行腺样体切除术,手术方式包括传统刮除术和低温等离子消融术。
腺样体增大患儿应保持鼻腔清洁,使用生理性海水喷雾冲洗鼻腔。避免接触二手烟和过敏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控制奶制品摄入减少分泌物黏稠度。定期监测身高体重和听力变化,出现睡眠呼吸暂停或反复中耳炎应及时耳鼻喉科就诊评估手术指征。
心脏增大患者可遵医嘱服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药物。心脏增大可能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炎等疾病有关,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一、利尿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利尿剂可帮助排出体内多余水分,减轻心脏负荷。适用于伴有水肿或呼吸困难的心脏增大患者,能缓解肺淤血和下肢水肿症状。长期使用需监测电解质平衡,避免低钾血症等不良反应。
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药物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扩张血管并减轻心脏后负荷。适用于高血压或心力衰竭导致的心脏增大,具有延缓心室重构的作用。用药期间需监测血压和肾功能。
三、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药物通过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脏功能。适用于冠心病或心律失常伴发的心脏增大,需从小剂量开始逐步调整。哮喘患者慎用。
四、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氯沙坦等药物作用机制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似,但咳嗽副作用较少。适用于不能耐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患者,同样具有保护心脏功能的作用。
五、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可对抗醛固酮引起的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脏舒张功能。适用于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需注意监测血钾水平,避免高钾血症发生。
心脏增大患者除规范用药外,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克。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步行、太极拳,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控制原发疾病。出现胸闷气促加重、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也有助于心脏功能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