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需结合具体病情判断,多数情况下属于需及时干预的病理状态,但部分轻度缺血可能无明显症状。心肌缺血是指心脏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氧,可能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肌缺血最常见的原因,长期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会导致血管壁形成斑块,逐渐狭窄的血管会影响血流。这种情况下可能出现活动后胸痛、胸闷等症状,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若未及时控制,斑块破裂可能诱发急性血栓形成,导致血管完全堵塞。吸烟、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会加速病情进展,这类患者需通过冠脉造影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必要时行支架植入或搭桥手术。
少数情况下,冠状动脉痉挛也可能引发短暂性心肌缺血,多见于情绪激动或寒冷刺激时,表现为突发胸痛但无器质性病变。部分微血管功能障碍患者冠脉造影显示血管正常,但仍存在心肌灌注不足,这类情况通常预后较好。严重心律失常导致的心脏泵血减少、重度贫血引起的血液携氧能力下降等全身因素,也可能造成相对性心肌缺血。
建议出现胸闷胸痛症状时立即停止活动并就医,日常需控制血压血糖、戒烟限酒、规律有氧运动。确诊患者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等药物,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突发持续胸痛伴冷汗需警惕急性心梗,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