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微创手术通常采用全身麻醉。麻醉方式的选择主要考虑手术时长、患者耐受度、麻醉风险等因素。
1、手术安全性:
全身麻醉可确保患者在无意识状态下完成手术,避免术中体位变动或疼痛刺激导致的操作风险。微创手术虽创伤小,但腹腔镜操作需建立气腹,全麻能更好控制呼吸循环稳定。
2、患者舒适度:
全麻可消除患者在清醒状态下的焦虑感,尤其适合对医疗操作恐惧感较强的人群。半麻可能保留部分知觉,术中器械操作可能引发不适。
3、手术复杂度:
肌瘤体积较大或多发时,手术时间可能延长至2-3小时。全麻能维持更稳定的麻醉深度,避免半麻可能出现的阻滞不全或麻醉失效。
4、特殊体质考量:
合并脊柱畸形、凝血功能障碍等患者不适合椎管内麻醉。全麻适应症更广,麻醉医师可根据个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5、术后恢复差异:
现代短效麻醉药物代谢快,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已显著降低。半麻可能遗留暂时性下肢麻木,增加早期活动限制。
术后建议保持清淡饮食,适量补充高铁食物如猪肝、菠菜预防贫血。术后6周内避免剧烈运动或提重物,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促进盆腔血液循环。定期复查超声观察肌瘤是否复发,保持外阴清洁降低感染风险。出现异常阴道流血或发热需及时复诊。
子宫肌瘤手术前需完成常规检查、影像学评估及专科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超声检查、宫颈癌筛查、凝血功能检测和心电图五项核心项目。
1、血常规:
通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评估是否存在贫血,子宫肌瘤患者常因月经量过多导致缺铁性贫血。白细胞计数可排查潜在感染风险,血小板数值对术中出血风险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2、超声检查:
经阴道或腹部超声能明确肌瘤数量、大小、位置及血流信号,区分黏膜下、肌壁间或浆膜下肌瘤类型。三维超声可立体呈现肌瘤与子宫内膜关系,为手术方式选择提供依据。
3、宫颈癌筛查:
术前需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和人乳头瘤病毒检测,排除宫颈病变。子宫肌瘤手术可能涉及宫颈操作,筛查异常需优先处理癌前病变,避免术后病理混淆。
4、凝血功能:
检测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评估患者凝血机制是否正常。合并月经过多者可能存在凝血因子消耗,必要时需术前补充凝血物质降低出血风险。
5、心电图:
40岁以上患者或合并心血管疾病者需进行心电图检查,识别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异常。全麻手术前需评估心脏耐受能力,异常心电图需进一步做心脏超声或动态心电图监测。
术前3天建议选择易消化高蛋白饮食如鱼肉、蒸蛋,避免产气食物;手术当日清晨禁食禁水。术后恢复期可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每日3组每组10次收缩,配合腹式呼吸训练促进胃肠蠕动。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术后6周内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出现发热或异常出血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