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胎妊娠并发症主要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贫血、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出血等。多胎妊娠会增加母婴健康风险,需加强孕期监测。
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多胎妊娠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概率显著增高,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和子痫。这类疾病可能导致胎盘供血不足,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孕妇可能出现血压升高、蛋白尿、水肿等症状。定期监测血压和尿蛋白是重要预防手段,必要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压药物。
2、贫血多胎妊娠对铁元素和叶酸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贫血会使孕妇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建议通过血常规检查早期发现,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和叶酸,同时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
3、胎膜早破多胎妊娠子宫过度膨胀容易导致胎膜早破,即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这会增加宫内感染和早产风险。孕妇可能出现阴道流液症状,需立即就医。医生会根据孕周和胎儿情况决定保胎治疗或终止妊娠,必要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早产多胎妊娠早产发生率明显高于单胎妊娠,主要与子宫过度扩张有关。早产儿可能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出现规律宫缩或宫颈变化时,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宫缩抑制剂延长孕周,同时给予促胎肺成熟治疗。
5、产后出血多胎妊娠产后出血风险增加,主要由于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导致收缩乏力。出血可能发生在产后24小时内,表现为阴道大量流血。医生会采取按摩子宫、使用缩宫药物等措施,严重时需手术干预。产前备血和建立静脉通道是重要预防措施。
多胎妊娠孕妇应增加产检频率,建议每2-4周检查一次。注意补充优质蛋白、铁、钙等营养素,保持适度活动但避免剧烈运动。出现头痛、视物模糊、阴道流血或流液等异常症状时需立即就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支持。产后需特别注意休息和营养补充,遵医嘱进行复查。
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主要有感染、急性肾损伤、血栓栓塞、蛋白质营养不良、内分泌代谢紊乱等。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等病理改变,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需密切监测并及时干预。
1、感染肾病综合征患者因尿中丢失大量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成分,同时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常见感染部位包括呼吸道、泌尿道、皮肤及腹腔,可能表现为发热、咳嗽、尿频尿急、皮肤红肿等症状。治疗需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阿奇霉素分散片等,同时调整免疫抑制方案。
2、急性肾损伤严重低蛋白血症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或使用肾毒性药物等因素可能引发急性肾损伤。患者可出现少尿、水肿加重、血肌酐升高等表现。治疗需停用肾毒性药物,补充人血白蛋白纠正低血容量,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呋塞米注射液、托拉塞米片等利尿剂。
3、血栓栓塞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易形成静脉或动脉血栓,常见于下肢深静脉、肾静脉及肺动脉。可能与抗凝血酶Ⅲ丢失、血小板活化增强有关,表现为肢体肿胀疼痛、呼吸困难、血尿等症状。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可选用华法林钠片,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4、蛋白质营养不良长期大量蛋白尿导致蛋白质丢失超过肝脏合成能力,引起肌肉萎缩、伤口愈合延迟、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表现。需给予优质蛋白饮食,按每公斤体重1-1.2g补充,同时限制钠盐摄入。可配合复方α-酮酸片减少氮质废物产生,必要时静脉补充人血白蛋白。
5、内分泌代谢紊乱甲状腺激素结合蛋白及维生素D结合蛋白从尿中丢失,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低钙血症、骨质疏松等。患者可出现乏力、畏寒、骨痛等症状。需监测甲状腺功能,补充左甲状腺素钠片;针对骨质疏松可使用阿仑膦酸钠片、碳酸钙D3片等药物。
肾病综合征患者需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劳累和感染。饮食应保证适量优质蛋白摄入,限制钠盐和饱和脂肪酸,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出现水肿加重、呼吸困难、意识改变等表现时需立即就医。长期管理需在肾内科医师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控制血压和血脂,延缓肾功能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