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退热常用的肛门栓剂主要有对乙酰氨基酚栓、布洛芬栓、双氯芬酸钠栓等。这类药物通过直肠黏膜吸收起效,适用于口服困难或呕吐的发热患儿,使用需严格遵医嘱。
1、对乙酰氨基酚栓:
对乙酰氨基酚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基础退热成分,栓剂剂量通常为150毫克或300毫克。该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解热作用,适用于3个月以上婴幼儿,给药间隔不少于4小时。可能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肝功能异常患儿慎用。
2、布洛芬栓:
布洛芬栓剂常见规格为50毫克或100毫克,具有抗炎、镇痛、解热三重作用。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退热效果可持续6-8小时。需注意可能引起消化道不适,脱水患儿使用需谨慎。与对乙酰氨基酚交替使用可增强退热效果。
3、双氯芬酸钠栓:
双氯芬酸钠栓剂规格多为12.5毫克或25毫克,属于非甾体抗炎药。适用于1岁以上儿童急性发热,退热同时能缓解头痛等伴随症状。肾功能不全患儿应减量使用,给药间隔不少于8小时。长期使用可能影响血小板功能。
使用肛门退热栓时需清洁双手,将栓剂尖端朝前轻轻推入直肠约2厘米。给药后保持俯卧位10分钟以防滑出。两次用药间隔需遵照药品说明书,24小时内使用不超过4次。若发热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精神萎靡、抽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哺乳期母亲使用栓剂后不影响哺乳,但需注意观察婴儿反应。
儿童发热期间应保持室内通风,穿着轻薄吸汗的棉质衣物。适当增加温水摄入量,可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体温上升期出现寒战时不宜物理降温,高热时可使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避免油腻食物。保持充足休息,体温正常后24小时再恢复日常活动。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排尿量等变化,记录体温曲线供医生参考。
有惊厥史的孩子体温超过38摄氏度时建议服用退烧药。
惊厥史患儿发热时需更积极控制体温,因体温骤升可能诱发再次抽搐。退烧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混悬液,两者均能有效降温且安全性较高。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3个月以上婴幼儿,布洛芬混悬液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给药间隔需严格遵循药品说明书。物理降温可辅助使用温水擦浴,禁止酒精擦浴或冰敷。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出现持续嗜睡、呕吐或抽搐发作应立即就医。
发热期间保持室内通风,鼓励少量多次饮用温水,避免穿着过多衣物影响散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