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上出现小红肉疙瘩可能由毛囊炎、皮脂腺囊肿、血管瘤、寻常疣或脂溢性角化病引起。
1、毛囊炎:
毛囊炎是毛囊细菌感染引起的红色丘疹,常伴疼痛或瘙痒。局部可能出现脓头,多因出汗过多、清洁不当或抓挠导致细菌侵入。治疗需保持头皮清洁,避免挤压,严重时可外用抗生素软膏。
2、皮脂腺囊肿:
皮脂腺导管阻塞形成囊性肿物,表面可见黑头样开口,挤压可排出豆腐渣样分泌物。可能与油脂分泌旺盛或外伤有关。体积较小且无感染时可观察,反复发炎需手术切除。
3、血管瘤:
先天性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形成的红色柔软肿物,按压褪色。婴幼儿常见,多数随年龄增长自行消退。若生长迅速或影响外观,可采用激光或硬化剂治疗。
4、寻常疣: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导致的角质增生性丘疹,表面粗糙。通过皮肤接触传播,免疫力低下者易感。可选用冷冻、电灼等物理治疗,顽固性疣体需配合免疫调节剂。
5、脂溢性角化病:
中老年人常见的良性表皮增生,表现为褐色或黑色疣状斑块。与日晒和皮肤老化相关,通常无需处理,必要时可通过刮除或激光去除。
日常应注意头皮清洁,选择温和洗发产品,避免用力抓挠。外出做好防晒,减少紫外线刺激。饮食宜清淡,限制高糖高脂食物摄入。若疙瘩持续增大、破溃出血或伴随脱发等症状,建议及时至皮肤科就诊排查恶性病变。观察期间可拍照记录皮损变化,便于医生动态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