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36周需重点关注胎动监测、产前检查、分娩准备、身体不适应对及心理调节。主要有胎动异常识别、定期产检项目、待产包准备、常见症状处理、情绪管理五个方面。
1、胎动监测:
孕晚期需每日固定时间记录胎动次数,正常情况每小时胎动3-5次。若12小时内胎动少于20次或突然减少50%以上,可能提示胎儿宫内窘迫,需立即就医。可采用餐后左侧卧位计数法,避免长时间仰卧影响胎盘供血。
2、产检项目:
本周需完成胎心监护、B超评估胎儿体位及羊水量、测量骨盆尺寸等关键检查。妊娠期高血压或糖尿病孕妇需增加尿蛋白检测和血糖监测频率。医生会根据宫颈成熟度评分预测分娩时机。
3、分娩准备:
待产包应包含产妇卫生巾、哺乳文胸、新生儿衣物等必需品,提前放置在显眼位置。熟悉医院急诊路线,保存产科联系电话。学习拉玛泽呼吸法有助于缓解宫缩疼痛,与家属共同参加分娩预演。
4、症状应对:
假性宫缩频繁时可尝试改变体位或温水淋浴缓解。下肢水肿需避免久站,睡眠时垫高双腿。出现规律宫缩每5-6分钟一次、破水或见红等临产征兆时,需携带产检资料及时住院。
5、心理调节:
产前焦虑可通过孕妇瑜伽、冥想等方式缓解,与已育亲友交流分娩经验。避免过度关注网络负面信息,配偶应多参与孕期陪伴。出现持续情绪低落或失眠需寻求心理门诊帮助。
孕36周饮食需控制盐分摄入预防水肿,每日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可进行盆底肌训练增强分娩力量,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每天不超过30分钟。保持会阴清洁,沐浴水温不宜超过38℃。出现持续头痛、视物模糊或阴道流血等危急症状时需立即急诊。建议提前与产科医生沟通分娩计划,了解无痛分娩等个性化选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