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可能会引起痛经。盆腔炎是指女性上生殖道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盆腔炎可能由病原体感染、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宫腔手术后感染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发热等症状。
盆腔炎导致痛经的机制与炎症刺激有关。炎症反应可能引起盆腔充血、组织粘连,影响子宫正常收缩功能,从而在月经期出现下腹坠痛或持续性疼痛。这种痛经多为继发性,疼痛程度与炎症严重程度相关,可能伴随腰骶部酸痛、性交痛等不适。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增多等异常。
并非所有盆腔炎患者都会出现痛经症状。轻症盆腔炎可能仅表现为轻微下腹隐痛或无症状,而急性发作期则以发热、剧烈腹痛为主要表现。慢性盆腔炎形成的盆腔粘连可能长期影响月经期疼痛,但疼痛性质多呈钝痛而非痉挛性痛经。
建议出现异常痛经或盆腔不适症状时及时就医,通过妇科检查、超声或实验室检测明确诊断。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控制感染,慢性期可配合物理治疗改善血液循环。日常需注意会阴清洁、避免劳累,月经期忌食生冷辛辣食物以减少盆腔充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