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后肝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胆红素代谢紊乱、白蛋白合成减少、凝血功能障碍。肝功能异常程度与肝硬化分期相关,早期可能仅轻度异常,晚期可出现多系统功能衰竭。
1、转氨酶升高肝细胞受损导致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释放入血,数值通常超过正常值2倍以上,急性发作期可达10倍。可遵医嘱使用水飞蓟宾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双环醇片等保肝药物。
2、胆红素异常肝脏处理胆红素能力下降,出现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同时升高,表现为黄疸、皮肤瘙痒。严重时需进行血浆置换或胆红素吸附治疗。
3、白蛋白降低肝脏合成白蛋白功能减退,血清白蛋白低于35g/L,导致下肢水肿、腹水。需补充人血白蛋白,同时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2克。
4、凝血障碍凝血因子合成减少致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国际标准化比值超过1.5。可静脉补充维生素K1,严重出血时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肝硬化患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保持优质蛋白饮食,每日热量摄入不低于30kcal/kg,避免剧烈运动加重门静脉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