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周围裂缝可能由便秘、腹泻、肛交、分娩创伤、肛周感染等原因引起,肛门周围裂缝可通过调整饮食、温水坐浴、外用药物、口服药物、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
1、便秘粪便干硬导致排便时肛门皮肤撕裂。可能与饮水不足、膳食纤维摄入少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排便疼痛、便血等症状。可增加水分和西蓝花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开塞露或乳果糖口服溶液缓解症状。
2、腹泻频繁排便刺激肛周黏膜。可能与肠道感染、食物不耐受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肛门灼热感等症状。需及时补液并查明病因,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止泻,配合复方角菜酸酯乳膏保护创面。
3、肛交机械性摩擦导致黏膜损伤。可能与润滑不足、动作粗暴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裂口呈纵向、伴随轻微出血。应暂停性行为,使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消毒,裂伤较深时需就医处理。
4、分娩创伤胎儿经产道娩出时造成会阴撕裂。可能与胎儿过大、产程过快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放射状裂伤、持续渗血。产后需用碘伏消毒伤口,严重者需缝合,可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预防感染。
5、肛周感染细菌侵入皮下组织引发炎症。可能与免疫力低下、卫生不良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红肿热痛、脓性分泌物。需口服头孢克肟分散片抗感染,配合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消肿,形成脓肿时需切开引流。
保持肛门清洁干燥,排便后建议用温水冲洗代替纸巾擦拭。每日进行10-15分钟温水坐浴,水中可加入少量食盐。避免久坐久站,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饮食需避免辛辣刺激,适量食用火龙果、酸奶等润肠食物。若裂缝持续2周未愈或出血量多,应及时至肛肠科就诊,排除克罗恩病等特异性病因。
顺产会阴撕裂缝合后一般1-3天可以清洗,具体时间需根据伤口愈合情况调整。
会阴撕裂后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缝合初期可用温水轻柔冲洗,避免用力摩擦或使用刺激性洗剂。产后24小时内建议仅用医用棉球蘸取生理盐水擦拭,24小时后若伤口无红肿渗液,可改用流动温水冲洗。清洗时需从前向后单向清洁,防止肛周细菌污染伤口。缝合后3天内避免盆浴或坐浴,淋浴时水温不宜过高,冲洗后需用无菌纱布轻轻拍干。若出现疼痛加剧、渗液增多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清洗并就医复查。
产后需穿着宽松透气的纯棉内裤,每日更换卫生巾并保持会阴部通风,避免久坐或剧烈运动对伤口造成牵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