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可能会导致拉肚子。胃炎患者出现腹泻症状通常与胃黏膜炎症影响消化功能、胃酸分泌异常或合并肠道感染等因素有关。
胃炎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可能干扰食物的正常消化过程,导致未充分消化的食物进入肠道。胃酸分泌减少时,肠道菌群可能失衡,增加腹泻概率。部分患者因胃部不适而改变饮食习惯,突然摄入过量生冷食物也可能诱发腹泻。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胃炎可能伴随肠道菌群紊乱,进一步加重消化道症状。急性胃炎发作期间,胃肠蠕动加快会缩短食物在肠道的停留时间,导致大便稀溏。
当胃炎合并肠易激综合征时,内脏高敏感性会使肠道对正常消化过程产生过度反应。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在损伤胃黏膜的同时,可能直接影响肠道屏障功能。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因内因子缺乏导致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可能引发恶性贫血相关的消化吸收不良。极少数情况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随的胃酸缺乏可导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产生渗透性腹泻。
胃炎患者出现腹泻时应避免摄入乳制品、高纤维食物及辛辣刺激物,可适量补充电解质溶液。建议记录每日排便情况及饮食内容,就医时携带既往胃镜检查报告。若腹泻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血便、发热等症状,需排除合并急性肠炎等疾病,及时进行便常规及潜血检测。治疗上需在医生指导下联合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咀嚼片、调节肠道菌群的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