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形成的中医原因主要有痰浊阻滞、气滞血瘀、肾精亏虚、肝阳上亢等。中医认为动脉硬化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密切相关,可通过辨证施治结合生活方式调整改善。
1、痰浊阻滞饮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痰湿内生阻滞脉道。表现为形体肥胖、舌苔厚腻,治疗需健脾化痰,可选用二陈汤、温胆汤等方剂加减。
2、气滞血瘀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气机阻滞形成血瘀。常见胸胁胀痛、舌质紫暗,宜用血府逐瘀汤、丹参饮等活血化瘀。
3、肾精亏虚年老体衰或劳倦过度耗伤肾精,脉道失养。多见腰膝酸软、耳鸣健忘,治疗以左归丸、右归丸补肾填精为主。
4、肝阳上亢肝肾阴虚导致肝阳偏亢,扰动血脉。症见头晕目眩、面红耳赤,常用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平肝潜阳。
中医调理需配合低盐低脂饮食,适当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导引术,避免熬夜及情绪激动,定期监测血压血脂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