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的典型症状包括皮肤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月经量增多,严重时可出现消化道出血或颅内出血。
1、皮肤瘀斑轻微碰撞后四肢出现紫红色瘀点或瘀斑,可能与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有关,需检查血小板计数,必要时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或免疫球蛋白治疗。
2、黏膜出血表现为反复鼻出血或牙龈渗血,常见于血小板低于50×10⁹/L时,需警惕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选用泼尼松或利妥昔单抗等药物。
3、月经异常女性患者出现经期延长、经量增多,可能提示血小板功能异常,需排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可考虑氨甲环酸或血小板输注。
4、内脏出血呕血、黑便或头痛呕吐等表现提示血小板低于20×10⁹/L,需紧急处理,可能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有关,需立即输注血小板并治疗原发病。
出现不明原因出血症状时应及时检测血常规,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保持软质饮食减少黏膜损伤风险,所有治疗需在血液科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