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贫血可能引发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心力衰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疾病严重程度从轻到重排列。
1、缺铁性贫血铁元素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表现为乏力、头晕。可通过补充硫酸亚铁、右旋糖酐铁、蛋白琥珀酸铁等药物改善。
2、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引起全血细胞减少,伴随感染和出血倾向。需使用环孢素、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治疗。
3、心力衰竭长期贫血导致心脏代偿性扩大和心肌缺氧,出现呼吸困难、下肢水肿。治疗需纠正贫血同时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
4、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造血干细胞异常克隆导致无效造血,可能进展为白血病。表现为顽固性贫血伴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长期贫血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红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食物摄入,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