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膜早破的护理要点主要包括预防感染、监测胎心、卧床休息、观察羊水性状及心理支持。
1、预防感染:
胎膜破裂后上行感染风险显著增加,需严格保持会阴部清洁。使用无菌会阴垫并及时更换,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2-3次,禁止盆浴或阴道冲洗。医护人员进行阴道检查时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必要时遵医嘱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2、监测胎心:
持续电子胎心监护可及时发现胎儿窘迫,每2小时记录胎心率基线及变异。若出现胎心过速>160次/分、过缓<110次/分或晚期减速等异常图形,需立即报告同时观察胎动变化,正常胎动每小时3-5次。
3、卧床休息:
采取臀高头低位可减少羊水流失,用软枕垫高臀部15-30厘米。绝对卧床期间每2小时协助翻身,避免压疮发生。限制探视人员,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刺激引发的宫缩。排便时使用便盆,禁止下床如厕。
4、观察羊水:
记录破膜时间,每小时评估羊水流出量及性状。正常羊水清亮无味,若出现黄绿色浑浊、血性或粪臭味,提示可能存在胎儿宫内窘迫或感染。使用pH试纸检测阴道分泌物,羊水pH值通常>7.0。
5、心理支持:
向孕妇解释治疗措施及预后,减轻焦虑情绪。允许家属陪伴,指导其参与基础护理。对于孕周较小的孕妇,需说明早产儿救治可能性,必要时联系新生儿科会诊。建立信任关系有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
胎膜早破孕妇需注意每日摄入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豆制品,补充维生素C增强抵抗力,限制辛辣刺激饮食。卧床期间进行踝泵运动预防静脉血栓,每日3组、每组20次。保持病房温度24-26℃,湿度50%-60%,定期开窗通风。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日测量体温4次,出现发热、腹痛或阴道分泌物异常需立即通知医护人员。准备新生儿抢救设备及暖箱,做好紧急剖宫产预案。
胎膜早破可通过保持外阴清洁、避免剧烈活动、监测体温变化、记录破水情况、预防感染等方式护理。
1、保持外阴清洁:
使用无菌卫生巾或护垫及时更换,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1-2次,避免盆浴或阴道冲洗。清洗时注意从前向后擦拭,防止肠道细菌污染会阴部。大小便后需立即清洁,保持会阴部干燥可降低感染风险。
2、避免剧烈活动:
采取左侧卧位休息,抬高臀部15-30度以减少羊水流失。禁止提重物、跑步、深蹲等增加腹压的动作,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如厕时尽量使用坐便器,减少蹲位时间。
3、监测体温变化:
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若体温超过37.5℃需警惕绒毛膜羊膜炎。同时观察阴道分泌物性状,出现脓性、血性或异味分泌物应立即就医。定期进行胎心监护,关注胎动变化。
4、记录破水情况:
详细记录破水时间、羊水颜色清亮/浑浊/血性、流出量及气味。可使用pH试纸检测阴道分泌物,羊水呈碱性会使试纸变蓝绿色。避免进行阴道指检以防上行感染。
5、预防感染:
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曲松等。禁止性生活及使用卫生棉条,减少盆腔检查次数。医护人员操作时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必要时进行阴道分泌物培养。
胎膜早破孕妇需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鸡蛋,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可进行床上踝泵运动预防血栓,每2小时翻身一次避免压疮。保持环境温度22-24℃,湿度50%-60%。准备待产包时需包含无菌护理垫、成人纸尿裤等物品,出现规律宫缩、发热或羊水粪染需立即住院待产。保持情绪稳定,可通过音乐疗法缓解焦虑,家属应协助记录宫缩频率和持续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