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盆腔积液可能由生理性渗出、产道损伤、感染、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原因引起,通常可通过观察休息、抗感染治疗、物理疗法或手术引流等方式干预。
1. 生理性渗出:分娩后盆腔组织液自然渗出属于正常现象,通常表现为轻微下腹坠胀,无须特殊治疗,建议产妇保持会阴清洁并适当卧床休息。
2. 产道损伤:分娩过程中产道血管破裂可能导致血性积液,伴随持续腹痛,可通过超声监测积液量,必要时使用氨甲环酸、酚磺乙胺等止血药物。
3. 细菌感染:产后抵抗力下降易引发盆腔炎,常见发热和脓性分泌物,需进行病原体检测后使用头孢曲松、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治疗。
4. 内膜异位: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出血可形成巧克力样积液,伴有进行性痛经,确诊后需采用地诺孕素、戈舍瑞林等药物或腹腔镜手术清除病灶。
建议产妇穿着宽松棉质内衣,避免久坐或提重物,出现发热或腹痛加重时及时就医复查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