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长小水泡可能与汗疱疹、接触性皮炎、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等原因有关,早期表现为局部瘙痒或灼热感,进展期出现透明水泡,严重时可继发感染。
1、汗疱疹高温闷热环境导致汗腺导管阻塞引发,表现为针尖大小水泡伴瘙痒。无须特殊治疗,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症状。
2、接触性皮炎化妆品或金属饰品等过敏原刺激皮肤引起,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红斑和水泡。需远离过敏原,局部冷敷减轻炎症,遵医嘱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或氯雷他定片。
3、单纯疱疹HSV-1病毒感染导致,常见于口周成群水泡伴刺痛感。具有传染性,需避免接触疱疹液体,医生可能开具阿昔洛韦乳膏、泛昔洛韦片等抗病毒药物。
4、带状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发,沿神经分布出现疼痛性水泡。早期使用伐昔洛韦可缩短病程,疼痛明显时可配合加巴喷丁胶囊,中老年患者建议尽早就医。
出现水泡破溃渗液时可用生理盐水湿敷,避免使用刺激性护肤品,饮食宜清淡少辛辣,症状持续加重需至皮肤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