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血栓是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的统称,分别指动脉或静脉内形成的异常血凝块,可能由血管内皮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遗传性易栓症等因素引起,严重时可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或肺栓塞。
1、动脉血栓动脉血栓多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诱发血小板聚集形成,常见于冠心病患者,表现为突发胸痛或肢体缺血。治疗需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严重时需血管介入取栓。
2、静脉血栓静脉血栓常发生于下肢深静脉,与久坐、手术创伤有关,表现为肢体肿胀疼痛。需低分子肝素抗凝,可联合华法林或利伐沙班,必要时植入下腔静脉滤器。
3、易栓因素遗传性抗凝血酶缺乏、蛋白C/S缺陷等易栓症会增加血栓风险。此类患者需长期抗凝,避免脱水或激素使用等诱发因素。
4、继发损害血栓脱落可能导致肺栓塞或脑栓塞等危急情况。突发呼吸困难、意识障碍需立即就医,治疗包括溶栓药物阿替普酶或手术取栓。
预防血栓需规律运动、控制三高,术后患者应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出现单侧肢体肿胀或胸痛症状应及时血管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