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通常不会出现支气管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多见于肺部实变或压迫性病变,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气道阻塞和肺气肿为主要特征,听诊常表现为呼吸音减弱或呼气相延长。若患者出现异常呼吸音,需警惕合并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典型听诊表现为肺泡呼吸音减弱,这是由于气道阻塞导致气体进出受限,同时肺气肿使肺泡壁破坏、肺容积增大,进一步削弱呼吸音传导。部分重度患者可能出现散在干啰音或哮鸣音,尤其在急性加重期。支气管呼吸音的出现通常提示局部肺组织实变,如肺炎或肺不张,此时需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少数情况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时,炎症渗出可能导致局部肺组织实变,从而出现支气管呼吸音。这种情况多伴有发热、咳脓痰等感染征象,需通过痰培养和胸部CT鉴别。合并胸腔积液或肿瘤压迫时,也可能因肺组织压缩而产生支气管呼吸音样改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和听诊评估,日常需避免吸烟及接触有害气体,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若发现呼吸音性质改变或新发异常体征,应及时就医排查并发症。稳定期患者可通过呼吸康复训练改善肺功能,急性加重时需遵医嘱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和抗感染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通常不可逆,但通过规范治疗可延缓病情进展并改善症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与吸烟、空气污染、职业粉尘暴露等因素有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气道和肺组织损伤多为不可逆改变,如肺气肿导致的肺泡结构破坏、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气道重塑等。但早期干预可有效控制症状,减少急性加重频率。通过长期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如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等,结合肺康复训练,能显著提升患者活动耐力和生活质量。部分患者在戒烟后肺功能下降速度可接近正常人水平。
极少数情况下,如合并可逆性气道痉挛或感染诱发的急性加重期,经抗感染治疗或糖皮质激素短期干预后,肺功能可能出现暂时性改善。但疾病本质仍属于慢性进展性病变,需终身管理。对于合并α-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特殊病因患者,针对性治疗可能部分逆转病理改变。
患者需严格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定期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日常可进行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训练,维持适度有氧运动。出现咳嗽咳痰加重、呼吸困难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