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敏性皮炎主要由紫外线照射、药物反应、接触光敏物质、遗传因素及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
1、紫外线照射:
皮肤暴露于过量紫外线后,紫外线会激活皮肤中的光敏物质,导致炎症反应。中波紫外线UVB可直接损伤表皮细胞,长波紫外线UVA则能穿透至真皮层诱发氧化应激。夏季高发与紫外线强度相关,高原地区人群更易发病。
2、药物反应:
四环素类抗生素、磺胺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可通过全身或局部用药引发光毒性反应。药物在紫外线作用下形成自由基或抗原复合物,常见于服药后2小时内暴露阳光。需特别关注噻嗪类利尿剂与光敏性皮炎的关联性。
3、接触光敏物质:
香水中的佛手柑油、防晒剂中的对氨基苯甲酸、工业接触的煤焦油等物质接触皮肤后,经光照产生光变态反应。表现为接触部位边界清晰的湿疹样皮损,常见于化妆品使用者和特殊职业人群。
4、遗传因素:
卟啉病、着色性干皮病等遗传代谢疾病患者存在先天性光敏感。这类患者体内酶缺陷导致光敏物质蓄积,轻微光照即可引发严重皮炎,常伴有全身症状如腹痛、神经异常。
5、免疫异常:
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光化性皮炎等自身免疫疾病患者,紫外线照射会诱发异常的免疫应答。T淋巴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导致持久性光敏感,皮损多呈苔藓样变。
日常需避免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强光照射,选择物理防晒衣物与广谱防晒霜。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及含维生素E的坚果,有助于减轻光氧化损伤。出现持续性红斑、水疱或皮肤增厚时,应及时至皮肤科进行光斑贴试验与抗核抗体检测。
特应性皮炎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瘙痒和红斑,严重时可能出现渗出、结痂和皮肤增厚。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通常出现在面部、颈部、肘窝和腘窝等部位。皮肤干燥是常见症状,可能伴随脱屑和粗糙感。瘙痒感明显,尤其在夜间加重,反复搔抓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继发感染。红斑多呈对称分布,边界不清,急性期可能出现丘疹、水疱和渗出。慢性期皮肤可能增厚,形成苔藓样变和色素沉着。婴儿期多表现为面部和四肢伸侧的红斑和渗出,儿童期以肘窝和腘窝为主,成人期则常见手部、颈部和眼周病变。
患者应避免过度清洁和使用刺激性护肤品,穿着宽松棉质衣物,保持环境湿度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