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发热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药物治疗、就医评估等方式治疗。发热通常由感染、脱水、慢性病急性发作、药物反应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避免酒精擦浴。调节室温至24-26摄氏度,减少衣物覆盖。
2、补充水分每2小时饮用200毫升温水或淡盐水,可适量补充电解质饮料。观察尿量及颜色变化。
3、药物治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洛索洛芬钠等解热镇痛药可遵医嘱使用。发热可能与肺炎、尿路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寒战、乏力等症状。
4、就医评估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持续24小时,或伴随意识模糊、呼吸困难时需急诊。发热可能与脓毒症、肿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血压下降、皮肤瘀斑等症状。
发热期间保持清淡饮食,选择粥类、蒸蛋等易消化食物,每日监测体温4次并记录变化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