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症状常在夜间或凌晨加重。哮喘发作时可能伴随呼气性呼吸困难、哮鸣音、胸部紧缩感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口唇发绀、大汗淋漓等缺氧表现。
1、喘息喘息是哮喘最典型的症状,表现为呼吸时出现高调哨笛音,多由气道狭窄导致气流受限引起。发作时患者常自觉呼气费力,严重时可能影响日常活动。喘息症状多与接触过敏原、冷空气或剧烈运动有关,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通常可缓解。
2、气促气促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且深度变浅,患者常描述为"喘不上气"。轻度发作时仅在活动后出现,重度时静息状态下也会感到呼吸困难。气促程度与气道炎症严重程度相关,可能伴随焦虑、烦躁等情绪反应。
3、胸闷胸闷是患者主观感受到的胸部压迫感或堵塞感,类似重物压迫胸部的感觉。这种症状源于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和黏膜水肿导致的气道狭窄,严重时患者可能采取前倾坐位以辅助呼吸。胸闷常在接触烟雾、粉尘等刺激物后诱发。
4、咳嗽哮喘相关咳嗽多为干咳或伴有少量白色黏痰,具有夜间加重的特点。咳嗽变异性哮喘可能以慢性咳嗽为唯一表现。这种咳嗽对常规止咳药反应较差,但对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敏感,咳嗽症状持续超过8周需警惕哮喘可能。
5、急性发作哮喘急性发作时上述症状突然加重,可能出现三凹征、端坐呼吸等严重呼吸困难表现。听诊可闻及广泛哮鸣音,但极重度发作时由于通气量极度下降,哮鸣音反而减弱或消失。此时属于急危重症,需立即就医处理。
哮喘患者应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干燥,定期清洗床上用品。建议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游泳、散步以增强心肺功能,但需避免寒冷天气户外剧烈运动。随身携带速效支气管扩张剂,学会使用峰流速仪监测肺功能。饮食宜清淡,避免过饱诱发胃食管反流,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和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出现症状加重或药物控制效果下降时,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哮喘发作伴随意识模糊属于急危重症,需立即就医并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哮喘急性发作可能由过敏原暴露、呼吸道感染、药物中断等因素诱发,严重时可因缺氧导致脑功能紊乱。救治方式包括脱离诱因、紧急用药、氧疗支持、机械通气等,须由专业医疗团队实施。
哮喘急性发作时支气管痉挛和黏膜水肿导致气道阻塞,当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0%可能引发脑缺氧。患者除典型喘鸣音、呼吸困难外,可能出现反应迟钝、定向力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此时需立即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硫酸沙丁胺醇雾化液快速缓解支气管痉挛,同时配合异丙托溴铵雾化溶液增强支气管扩张效果。静脉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可快速抑制气道炎症反应。若出现二氧化碳潴留导致肺性脑病,需进行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支持。
部分患者可能因长期不规范用药导致病情控制不佳,如自行减停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这类患者发作时气道炎症基础更严重,易进展为危重状态。某些特殊类型哮喘如脆性哮喘发作更迅猛,可能在数分钟内出现严重低氧血症。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脑缺氧耐受性更差,意识障碍出现更早。对这类高风险人群,院前急救时除常规支气管扩张剂外,需尽早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氨茶碱注射液,并监测心电图预防心律失常。
哮喘患者日常应规范使用控制类药物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定期进行肺功能评估。建议随身携带急救药物,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家庭成员需掌握急性发作识别方法和急救流程,出现意识改变时立即呼叫急救并协助保持气道通畅。稳定期患者可进行呼吸康复训练,但须在医师指导下调整运动强度。通过规范管理和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重症发作概率。